第一讲 解释经题
一 识者心之别名
八识规矩颂,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。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,对于唯识学中的‘八识’,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。全部颂文,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,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,每三颂为一组,计四组。即前五识颂,第六识颂,第七识颂,第八识颂。八识的行相、业用、性别、识量、所缘、相应等,全包括在颂文之中。唯颂文辞约理著,言简义丰,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,若不详加讲解,一般人很难了解。因此,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。
八识规矩颂这五个字颂题,重点在‘八识’二字,尤其是这个‘识’字,要特别加以诠释。识是什么? <大乘义林章> 曰:‘识者心之别名’。因此、识就是‘心’。在唯识学上称识而不称心,只是一种方便,因为心与识是一体两面的东西。 <大乘广五蕴论> 上说:‘云何识蕴,谓于所缘,了别为性,亦名心,能采集故。亦名意,意所摄故。’这样看来,心、意、识三者,也全是一样东西了。那么,或有人问:‘心又是什么呢? ’依照佛经上说,‘心’是我们精神作用的主体。原来依照佛教的教义,所谓‘宇宙] (物质世间,我人赖以生存的环) 和人生 (有情世间,我人的生命体) ,不是神 (大梵天或上帝)所创造,不是无因而生,这一切,都是‘因缘和合’而生起存在的......(click to link full article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