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次開發也可以被冠以“大”字,所謂“力度”不亞於今天。資金投入以今天概念衡量可能不算多,但那時社會的最大資源是人力,從這種資源衡量,投入是相當巨大的。
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最初由十幾萬解放軍官兵就地轉業組成,隨後由政府組織內地勞動力遷入而不斷擴大。1956年僅河南一省就有5萬青年被送到兵團。從1957年到1966年,兵團職工人數由17.8萬人增長到80.8萬人。其中國家有組織地大批調入的有:1959-1960年,安徽、江蘇、湖北三省的青壯勞動力近10萬人;1963-1966年,上海、天津、北京、武漢、浙江、江蘇的青年學生12萬人;還有復員士兵和轉業軍官8萬人;饑荒時期“自流”入疆的21萬人;職工子女9萬人;以及12萬名交由兵團“勞動改造”的犯人,刑滿後大部分留在兵團。 到1966年,兵團的職工加上家屬,人口總數已達到148.5萬人。(click to link full article)
──轉自《遞進民主》2/4/200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